CBA联赛的判罚规则,确实在当前显得有些不尽人意。若持续如此,争议与不满只会愈演愈烈,下赛季真的应该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了。
回顾最近的季后赛四分之一决赛,广厦与青岛的激烈对决令人热血沸腾。比赛进行到白热化阶段,双方分差微弱,每一分都至关重要。在比赛的最后十几秒,青岛队以108比109落后一分,杨瀚森持球突破时与胡金秋的碰撞成为了决定胜负的关键瞬间。
当时,裁判最初判断球权归青岛队,但随后决定通过录像回放再次确认。慢镜头回放揭示了胡金秋在防守过程中明显的打手犯规。他的左手在切球时触及了杨瀚森的手臂,同时右手也有搂人的动作。然而,最终的出界确实是由杨瀚森触球导致。尽管如此,裁判最终还是通过录像回放改判了球权给了广厦队。
这样的判罚引起了广大球迷和专家的关注与质疑。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CBA联赛的挑战规则。该规则规定未响哨的判罚无法挑战,且无法挑战犯规。也就是说,如果裁判没有在胡金秋打手时吹哨,那么即便事实如此,裁判也不能通过录像回放补上这个哨子。同样地,如果裁判当时给了胡金秋犯规,广厦的主教练也不能挑战这个球不犯规的决定。
这种规则对比NBA的挑战系统显然不够灵活和公正。在NBA中,教练可以直接挑战犯规,甚至在关键时刻改变不合理的吹罚。以本场比赛为例,若在NBA,当裁判注意到出界球时,他们必须进一步探究出界的原因,如果是由对方球员的犯规导致出界,同样可以补上哨子。
总体来看,NBA的挑战规则更为先进和合理。虽然国际篮联与CBA的挑战规则仍是几年前的旧版,但我坚信CBA不久后定会进行相应的改革,以使比赛更加公平、公正。未来CBA联赛需要与时俱进,更新判罚规则,为球员和观众带来更优质的比赛体验。